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皇三子裕王朱載垕,在扭曲的父子關(guān)系中,度過了窩囊的29年

世上哪有不愛兒子的父親呢?嘉靖皇帝也有過無子的焦慮、得子的喜悅,未嘗沒有舐犢之愛、骨肉之情,但是都被他對衰老、死亡和傳位的恐懼之心所代替,對權(quán)位和長生的狂熱追求,壓倒了血脈親情。沉迷修煉得道的嘉靖皇帝,禍害了國家,禍害了自己,也禍害了子孫。他的皇三子裕王朱載垕,就是在這種扭曲的父子關(guān)系中,度過了窩囊的29年。

一、皇父不見

嘉靖帝有八個兒子,其中皇長子、皇五子、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這五個皇子,都未滿周歲而早殤。剩下的只有皇二子、皇三子、皇四子;侍又荒茉谶@三位皇子中選擇,怎樣選擇呢?

老大死了,就選老二。皇次子朱載壑,四歲被冊立為皇太子,十四歲舉行冠禮(成人禮),剛過了兩天就死了。所以,再選皇太子就只能在老三和老四,也就是皇三子和皇四子中選擇。這老三和老四同父異母,生日只差一個半月。

先說老三,就是皇三子朱載垕,后來的隆慶帝。嘉靖十六年正月,嘉靖帝的杜康嬪生下皇三子朱載垕。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年僅兩歲的朱載垕被封為裕王。比他小一個半月的同父異母弟弟朱載圳被封為景王。他們兄弟倆,其實都是皇太子朱載壑的陪襯。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嘉靖帝為皇太子舉行加冠禮,從此太子就可以出閣就學(xué)了。誰料剛過了兩天,十四歲的皇太子朱載壑突然病死。之后,道士陶仲文提出“二龍不得相見”,就是不能同時有兩條龍出現(xiàn),給嘉靖帝很深刻的影響。

嘉靖帝對此,奉為圭臬。嘉靖帝長期與皇三子、皇四子隔離,就是過年過節(jié)前來問安,他也盡量不見面。不僅不見面,嘉靖帝還命建造裕王府和景王府。嘉靖三十二年(1553)春天,兩位還沒有結(jié)婚的裕王和景王,就被嘉靖帝攆出皇宮以外,搬到王府居住。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裕王長子出生,就是后來的萬歷帝朱翊鈞。這是嘉靖帝的長孫,但裕王長期見不到皇父,自己結(jié)婚后生了兒子,也不敢奏告皇父,更不敢聲張。

嘉靖帝最喜歡的一位宮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嘉靖帝,誰知“上怒而譴之,宮中股栗,莫知所為”。禮部出面請示要告祭郊廟、社稷,詔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稱賀。但沒想到嘉靖帝卻說:“這些禮儀,都是皇太孫之禮,遣官奏告玄極寶殿及奉先殿,群臣不必稱賀,不必頒詔天下。”這位將近五十歲當(dāng)了爺爺?shù)幕实,對長孫的出生非常冷漠。禮部侍郎閔如霖上賀表說:

“慶賢王之有子,賀圣主之得孫。”嘉靖帝覽后大怒,用劍擊打賀表,高聲喊道:“斬了他,斬了他!哪能先賀兒子后賀我。”最后命給這位侍郎降三級俸祿,降職為南禮部尚書。

裕王既得不到父愛,欲得到母愛,也受到皇父的阻撓,不讓其母子見面。裕王住到官外的王府之后不到一年,母親杜康妃便去世了。生母病重時,裕王不能進(jìn)宮探望,死了之后,母親的葬儀被皇父一再貶低。亡母備受冷落,寒的是裕王的心。

嘉靖帝為什么要這樣對待裕王呢?嘉靖帝追求的人生目標(biāo)是八個字:長生不老,永坐皇位。

然而,皇子、皇孫的存在,讓他擔(dān)心要讓出皇位;皇子、皇孫的長大,就表明他的年老,而他是特別忌諱變老的。嘉靖帝對長生和皇位的狂熱貪求,扭曲了皇家父子親情,也扭曲了嘉靖帝的家庭,給裕王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困惑。

二、儲位不定

最折磨裕王的是,自己的皇太子名分始終沒有得到確認(rèn),步步懸疑,頻頻出險。本來,皇太子朱載壑突然病死后,按照順序,裕王應(yīng)該被立為皇太子。但是嘉靖帝直到去世也沒有再立太子。他不僅不立太子,而且還故意把裕王朱載垕和小他一個半月的景王朱載圳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一切禮儀待遇,都以“二王”并稱。同時分府,同時結(jié)婚,同樣冠服,同樣俸祿。這種看似平等,實際上是降低了裕王作為長子的地位。

所有請立皇太子,或提出二王應(yīng)出閣講讀、行冠禮、定婚期、冊封王等,或提出應(yīng)長次有序、有所區(qū)別,以及裕王應(yīng)留在宮里等,都遭到嘉靖帝的拒絕和打擊。如太仆楊最建言被杖死,贊善羅洪先建言太子應(yīng)出閣讀書被削籍為民。

皇帝對立儲的暖昧,使朝臣們都卷入了二王爭立的政治漩渦里。史料記載:

二王出宮分府結(jié)婚后,人們議論紛紛,首輔嚴(yán)嵩的兒子嚴(yán)世蕃找到裕王府官員高拱,試探底細(xì),高拱也含糊其詞。至于裕王朱載垕,更是深深陷入憂郁和恐懼之中。

三、做好皇子

裕王也并不是孤立無援的。在朝廷里,有大學(xué)士徐階等一派政治力量,而在裕王府,則有一個老師群體,他們?nèi)呛擦殖錾,有編修、侍講、侍讀等,雖官階不高,但影響很大,且始終維護(hù)和忠誠于裕王,希望有朝一日能輔佐裕王做一番事業(yè)。他們是高拱、陳以勤、殷士儋、張居正等。他們給裕王確定的對策是:打造裕王“好皇子”的形象。督促他克制自己的欲望,收斂自己的嗜好,韜光養(yǎng)晦,謹(jǐn)慎從事,避免出錯,委曲求全,塑造一個忠君孝父、沉穩(wěn)持重、循分守禮、生活簡樸、姬妃稀少、處事謙和的形象。

嘉靖四十四年(1565),裕王的競爭對手景王竟突然病死,嘉靖帝也病入膏肓。裕王對皇父倍加恭孝,在府里設(shè)醮,為父皇祈福祈壽;派王府太監(jiān)到宮門問安,博得仁孝的美名。就這樣,裕王以超常的忍耐、驚人的毅力,等待繼承皇位的那一天。因為這時,嘉靖帝的八個兒子已經(jīng)死了七個,只剩下皇三子裕王朱載垕。所以,嘉靖帝皇位的繼承人,只有一人,皇三子裕王朱載垕,別無選擇。

但是,裕王朱載垕在青少年時期,扭曲的經(jīng)歷、扭曲的教育、扭曲的個性、扭曲的家庭,使其人性中“惡”的一面,沒有被“善”化,卻被隱藏、包裝,一旦翻身,改變條件,地位獨尊,大權(quán)在手,受到長期壓抑的他開始瘋狂放肆,不僅使自己三十六歲盛年死去,留下十歲孩童繼位,而且嚴(yán)重動搖了明朝皇權(quán)根基,大大加速了大明皇朝的衰落。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