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 > 正文

河南農民挖到國寶賣給廢品站 考古人員用19.5塊買下

河南省是中華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擁有眾多的古都和文物遺址。在河南平頂山市,有一個古國名叫應國,它曾經是中原地區(qū)的一個重要國家。然而,歷史的長河中,應國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979年,一個農民無意中挖出了一件青銅器,這個消失在歷史深處的古國才重見天日。

當年,這個農民在村里的磚瓦場挖土燒磚時,無意中挖出了一件青銅器。他打電話告訴了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希望能夠得到一些錢作為獎勵。工作人員聽后欣喜若狂,承諾給他一些獎勵,但農民并沒有前來。他們認為這個農民可能是害怕受到處罰,所以把青銅器賣給了廢品站。工作人員趕到廢品站后,發(fā)現了這件青銅器,經過專家們仔細鑒定,發(fā)現這是一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被命名為“鄧公簋”。這是平頂山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發(fā)現的第一件國寶級文物。

經過專家們的考證,青銅器上的銘文為“公乍應簋,其永寶用”,它是西周時期應國的遺物。據史書記載,應國位于今天河南平頂山一帶,但一直沒有實物能夠證明應國的準確位置。然而,通過鄧公簋的出土,考古人員在平頂山市滍陽嶺磚廠取土區(qū)進行考古鉆探調查,發(fā)現了應國墓葬群。一共有42座應國墓葬,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0多件,其中光是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就多達200多件,比如應侯壺、應公鼎、銅鏈壺、鴨形銅盉等。這些文物的出土,讓沉寂已久的遠古應國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2006年,應國墓地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河南平頂山市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中,每年都會有新的考古發(fā)現。這些發(fā)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古代歷史的了解,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這些文物,保護好我們的歷史遺產。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