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在世界上也是很流行的一種運動,像在日本有相撲,俄羅斯有俄羅斯摔跤。在我國有不少民族也有摔跤的風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當中已經(jīng)成為一種代表民族文化的一種文化符號。都是哪些民族有摔跤的風俗呢?
民族式的摔跤有很悠久的歷史,而1953年開始的第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將摔跤變成了競賽項目。民族式摔跤包括有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維吾爾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絆跤(滿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鮮族摔跤)。
搏克是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在蒙語當中是結(jié)實、團結(jié)、持久的意思。摔跤是蒙古族三大運動之首。其規(guī)則非常簡單,比賽不限時間,參賽者也無體重之分,只要膝蓋以上有任何部位著地,那就輸了。搏克運動的參賽選手脖頸上配有五色彩綢制作而成的“將嘎”,這是搏克選手獲勝次數(shù)多少的標志,獲勝的次數(shù)越多,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也就越多。
在古代元朝的時候,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統(tǒng)治,明確的規(guī)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賽馬、摔跤以及射箭這三項技能,并且重要宴會時都要有摔跤項目助興,摔跤由此興起。
且里西是維吾爾族的活動,被稱譽為“男人的運動”。在正規(guī)的且里西比賽當中,分為五個級別進行比賽,倘若參賽者體重超出了,就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里進行降體重,否則就不能參加比賽,而且對于場地也有規(guī)定。但是在民間舉辦的比賽則是無論年齡以及體重,一個對一個就可以進行比賽,對于場地也沒有特殊要求,選擇一個平整的草地或者是平整沙地就可以進行比賽了。比賽的時候周圍可以有觀眾圍坐觀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