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獵奇八卦 > 正文

韓國當初為什么廢除漢字?為了本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韓國自古便是中國的藩國,一向以學習中華文化為榮,當初韓國的首都便叫做漢城。然而在上個世紀中旬,韓國國內(nèi)廢除了漢字的使用,這是怎么回事呢?此外,韓國歷史上韓國總統(tǒng)都沒有好下場又是什么原因?好奇的小伙伴可以轉去新的頁面了解。

韓國當初為什么廢除漢字

韓國廢除漢字的做法可以看成是韓國主流文化發(fā)展的一次轉向。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國,以學習中華文化為榮。然而在甲午戰(zhàn)爭至二戰(zhàn),中國這個龐然大物一次次的倒在西洋文明面前,而同樣屬于中華文化圈子的日本,在“托亞入歐”口號的帶動下迅速的進入了現(xiàn)代化。于是韓國就下定決心改學西方的文化,拋棄中華文化,在漢字方面進行廢除不過是這種文化發(fā)展轉向的一種表象。

韓國漢字被廢除的過程

1945年,朝鮮光復后,韓國知識界有意識的切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向美國文化靠攏。崔銥培被任命為韓國軍政府文教部編修局長,主持教科書的編寫。而崔銥培對美國文化極其推崇,于是上臺后便提出了廢除漢字的設想,在“朝鮮語學會”的支持下,他們在當年11月成立了“漢字廢止會”。然而韓國的文字本身就是對漢字的一種拙劣變形替代,想在此基礎上重新建造一種文字基本是不可能的。

1945年,國家規(guī)定韓國中小學課本全面廢除漢字,改用韓文。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之后,國家部門通過了“韓文專用法”,在法律中規(guī)定大韓民國的公用文書必須用韓文完成。

1961年,樸正熙上臺后,要求全面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是遭到了文字工作者的反對,最后失敗。直到1968年,樸正熙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宣布從1970年1月1日全面實行“韓文專用”,并且規(guī)定所有行政機構停止使用漢字,不然不予辦理業(yè)務。之后樸正熙還設置了諸多物質獎勵,鼓勵國民使用韓文。自此漢字才被徹底的逐出韓國文字界。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字那是沒有靈魂的,但是韓國的文字哪怕直到現(xiàn)在也依然需要漢字的輔助,它本身就會有很多文字表意不準的問題,不僅影響使用而且會和韓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抵觸,所以韓國廢除漢字從其民族角度上來講是好事,但需要改進努力的還多著。

分享至:

獵奇八卦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