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姓屬于極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目前在全國范圍內(nèi)有490萬人姓閻,源流非常復(fù)雜,主要分為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后稷,后稷后裔泰伯的孫子仲奕受封于閻鄉(xiāng)而得姓。二是源自周康王封姬瑕兒子于閻城。三是源自晉成公兒子懿受封于閻邑,四是源自楚國王室伯嶼受封于閻邑。
1. 源自后稷
閻姓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的孫子后稷,根據(jù)《元和姓纂》中記載的可知,后稷的第十二世孫姬亶被稱為“太王”,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叫做泰伯的人就是閻姓的得姓始祖,他的孫子仲奕在周武王在位時被賜封于閻鄉(xiāng),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易水,最終子孫就逐漸以祖先的封邑為姓。
2. 源自姬瑕
閻姓基本上大部分都源自姬姓,根據(jù)《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可知,周昭王姬瑕曾經(jīng)生下的小兒子手掌上長有一個“閻”字樣的紋路,與劉姓的起源和來歷相似的是,后來姬瑕的小兒子也因此獲得閻姓,并且周康王將其封于閻城,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省北部地區(qū),最終子孫以祖先封邑為姓。
3. 源自晉成公
閻姓還是唐叔虞的后代,在唐姓起源和來歷中提到過,唐叔虞曾被封于唐,后改為晉國,晉國傳到春秋時期,出了一位叫做晉成公的人,他的兒子懿就是閻姓的始祖之一,當(dāng)時他受封于閻邑,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省安邑,最終子孫以祖先封邑為姓,形成了閻姓一脈。
4. 源自羋姓
閻姓中還有少部分源自楚國王室,據(jù)說同樣是春秋時期,楚國王室有一脈庶系子孫叫做熊伯嶼,因為他被賜封于閻,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麻城,和上面的閻邑并不是同一地點,而在楚國被滅后,傳到閻敖這一代之后,就開始有子孫以祖先封邑為姓了,并且世代傳承為現(xiàn)在的荊楚閻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