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里耶坪藏寶之說
除了以上兩種說法之外,民間還有一個石達開藏寶的說法,那就是150多年前,翼王石達開率部西征曾經(jīng)駐扎里耶,也在此地安葬了病故的母親,并在下葬前當眾揭棺證明亡母身旁沒有一件金銀珠寶玉器陪葬。
然而,后來有人說,石達開以母親下葬為掩護,當眾裝窮叫苦,卻暗地派人把太平軍的軍餉--一批寶藏埋到人跡罕至的八面山燕子洞了。
石達開為何要在里耶八面山燕子洞藏寶?而后又為何派人取走寶藏呢?因石達開看中里耶面臨酉水(上通巴蜀,下達洞庭),后有巍峨逶迤八十里的八面山(山后便是昔日四川的酉陽、秀山兩縣),在此地布兵用兵可進可退,而且里耶市場經(jīng)濟繁榮,物產(chǎn)豐富,是建立根據(jù)地和大部隊進行休整的好地方。于是,石達開極有可能派人將這批“寶藏”藏進了八面山的燕子洞。
1862年上半年里,石達開離開里耶后轉(zhuǎn)戰(zhàn)龍山、來鳳(湖南)兩縣,然后進入四川酉陽縣時,派人從酉酬登上八面山燕子洞取走了這批“寶藏”,為在四川建立根據(jù)地而繼續(xù)西征搏殺……
于是乎,150多年來,民間不斷有人拿著各式各樣的“藏寶圖”,出資雇民工,在八面山上安營扎寨,天天進出燕子洞挖寶,夢想成為大富翁。結(jié)果呢?勞命喪財,刨來刨去仍然是一堆黑乎乎的石頭,誰也沒有真正見到一星半點的“寶藏”蹤影……
石達開到底有沒有寶藏?
當石達開率太平軍(義軍)數(shù)萬人從廣西進入湘西境內(nèi),一路拼殺,與清軍和衙門及土豪富人成為死敵(被罵為粵寇、殺人不眨眼的長毛等),太平軍借道殺人、放火、搶奪財寶也就成為家常便飯。
其實,石達開太平軍內(nèi)部也有明確分工,一有(偵察)先遣隊,二有(攻城)火炮隊,三有(沖鋒)敢死隊,四有(給養(yǎng))騾馬隊等。太平軍的給養(yǎng)全靠沿途納貢,石達開奉行“先禮后兵”原則,憑著一枚“翼王貢章”,派人先行到衙門或清軍兵營及當?shù)赝梁栏蝗思抑兄鹨幌逻_通知,限時納貢一定數(shù)量的糧草或銀兩錢財。凡不納貢者,凡對抗者,一旦攻占城池以后,公私財產(chǎn)一律沒收。
所以說,石達開到達里耶時,確實有一批軍餉財寶,這是數(shù)萬太平軍將士用性命和鮮血換來的。
上世紀60年代挖出過寶貝
關于石達開在里耶藏寶的傳言,則是眾說紛紜。柳坪村的彭炳坤在上世紀60年代還真挖出了寶貝,“生產(chǎn)隊耕地,我一鋤頭下去,泥巴又硬又滑,第二天大隊來20多人挖開一看,是一口倒扣的大銅鍋,下面有大大小小數(shù)十個銅制的盆碗,”“鍋下面還有一個大罐子,與盆碗一起埋在罐子里的還有刀槍箭等,都銹完了,20多個人挑了一整天。”
上年紀的村民們,津津樂道當時發(fā)掘、上交、獲表彰的輝煌,流傳開來,越發(fā)堅定著大家認定那是“石達開寶貝”的信念。“藏寶圖”下只有美好愿望。
石開達寶藏之謎后續(xù)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人都聲稱挖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石開達遺留下的寶藏殘留物。
1980年5月,一個當?shù)剞r(nóng)民在當年劉湘挖掘窖藏附近的松林小河里拾得一個9兩重的銀錠;
2000年8月,人們又在安順場的一戶農(nóng)民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把太平軍的軍刀,照片登在《雅安日報》上。
石棉縣縣志辦公室在修志時,了解到一個情況:當年翼王攜其宰輔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及幼子石定忠在被押赴涼橋清軍大營途中,遺失了隨身佩劍。以后這柄寶劍“陰差陽錯”,竟被安順場紳士賴林學獲得。這柄寶劍長二尺四寸,可卷舒,寒氣逼人,削鐵如泥;六寸長的劍柄嵌著金珠,沉香木的劍鞘飾著紫金魔銅,方圓數(shù)十里的人們紛紛前來觀劍。賴林學查考諸多史籍。方知此劍名叫“雄精如意”,乃翼王心愛的佩劍之一。賴林學將其視為傳家之寶,后來交到他的兒子賴進學手里。民國十三年,賴進學因戰(zhàn)亂舉家遷往雅安避難,不慎將寶劍遺失。這柄劍最后一次露面是解放初在成都舉辦的一次展覽會上,從此杳無音訊。
石達開留下八把鑲珠嵌玉、價值不菲的椅子被四川的一位大地主劉文彩收藏。據(jù)稱,這八把椅子是天王洪秀全賞給太平天國八位大王的厚禮,也是曾國藩屬下的名將鮑超在與石達開血戰(zhàn)后獲得的戰(zhàn)利品,上個世紀30年代流入四川,現(xiàn)藏于四川大邑縣劉氏莊園珍寶館內(nèi)。
也有史學專家認為太平軍當時的境況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完全是在彈盡糧絕的狀況下才全軍覆沒的。石達開到底有沒有埋下寶藏?有的話究竟埋在哪里?這個謎會被解開還是最終掩埋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不得而知,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最后附上一個石達開寶藏之謎的視頻紀錄片,有時間的朋友可以看下這個視頻,講的也算挺全面的:
以上就是石達開藏寶之謎介紹以及石達開藏寶傳說的介紹,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石達開寶藏的謎團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