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矢不動悖論就是一種運動和靜止的哲學矛盾,也被稱為芝諾悖論,在古希臘時,哲學家芝諾曾經(jīng)詢問他的學生得出一個悖論,一只射出的箭是動的,但是箭在某個瞬間都有它的位置,是不動的,而任何其他瞬間也一樣不動,那么箭從瞬間來看就是不動的,而這與之前的動就產(chǎn)生了矛盾,從而形成了一個悖論。
飛矢不動悖論就是指當一只箭在飛行過程中的任一瞬間都是不動的,而這與它正處于運動的這個結果正好相反,因此就形成了悖論。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人曾經(jīng)提出過類似的看法,比如惠施救曾經(jīng)說到”飛鳥之景,未嘗動也“,也就是飛行的鳥兒并非是在動,也就是承認了運動是可以分割的。
其實和飛矢不動悖論一樣的悖論還有很多,比如上帝悖論等,其實飛矢不動悖論的關鍵就在于時空是否能夠被分割看待,前后兩個觀點之所以會矛盾就是因為它們的標準是不同的,其實從物理學上來看,這種悖論就是不成立的,因為量子理論認為時間是連續(xù)的,也就不可分割,因此飛矢就不存在瞬間不動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在物理學上,空間和時間都是有最小限值的,叫做普朗克,而運動就是兩個普朗克長度之間的瞬移,而從時間上來說,是不存在普朗克時間之間的更小時間的,這也就意味著時間是以超高頻率在進行移動,所以就是完全連貫的,因此在純科學上來說就是無法分割的。
其實飛矢不動中提到的“瞬間”并沒有將它具體的劃分為多少秒多少分,而是籠統(tǒng)的劃分為細小的時間,那么如果你這樣看的話,其實時間就是不可分的了,因為不管是在細小的瞬間,其實箭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移動,也就說其實時間是無法被看成無數(shù)個細密的點的,所以這種悖論也就沒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