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秦朝如此強大為什么卻只存在了短短幾十年

商鞅變法的內容就是一套服務于戰(zhàn)爭的政治制度,至始皇帝統(tǒng)一之后,這套適用于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而不適用于統(tǒng)一的秦朝的制度就成了社會進步的阻礙,如果這時候始皇帝有魄力再次變法,那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就像大秦帝國里說的,變法大成,秦人尊的是秦法而非商君,后世子孫中哪怕出現那些不像樣的,有新法在,也不怕國家傾覆。

秦國滅亡是因為上層建筑不適合下層經濟基礎,秦法在原秦國的地方根深蒂固,但在關東六國推行靠強制鎮(zhèn)壓是長久不了的,秦法嚴苛,但是陳勝因雨誤期按秦法是不會問斬的,陳勝自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抱負加上看到秦法徭役造成民不聊生才乘勢起義,但很快不得人心,張楚政權滅亡了。之后六國貴族起義,這里的民心指的是"六國貴族的心",秦國行郡縣廢分封,損害了六國貴族(不只是原六國王族)的利益,然后楚國復辟集團起義。之后漢朝與民休養(yǎng)生息,行郡國并行制,慢慢削藩,削弱王權加強皇權,最后行郡縣制。

西漢建立后,劉邦派給秦始皇守冢的是20家,而給陳勝守冢的竟然高達30家。雖然多少有點后人所謂的后代對于前朝的“非議”,但是從中可以看出當初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起義軍肯定是勢力強大,波及范圍廣闊。對于秦王朝的覆滅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而一般來說,一場不得民心的叛亂是不會有這樣的實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在去古未遠的漢初。

秦朝軍隊是秦人和其他六國百姓組成,而秦國的虎狼之師被殲滅的只有20萬軍隊,剩余被打敗的長城軍有的投奔劉邦,在日后的楚漢戰(zhàn)爭時,成為了劉邦的最早的主力軍。再到日后劉邦還定三秦,蕭何坐鎮(zhèn)關中,招募關中百姓,和巴蜀百姓,這些秦國舊民對楚國的怨恨和項羽的仇視,踴躍加入漢軍,而漢軍又根據秦制恢復了斬首軍功爵制,劉邦重新啟動了這只橫掃六國平定天下的戰(zhàn)爭機器,秦軍改變身份變成了漢軍在垓下徹底剿滅了項羽率領的楚軍,并在烏江邊將項羽分尸,重新統(tǒng)一了中國。

始皇帝就是太快了,打得太快,統(tǒng)一的太快,死的也太快了。秦滅六國,說白了就是一個利益集團吞并了其他的利益集團,皇帝只是個頭領而已,一個集團內部不可能是風平浪靜的,只是有滅六國這個共同的目標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會獲得好處,自然所有人就都會聽皇帝的命令。

眾所周知,秦朝以前都是分封制,秦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分封制都會在打完天下后分封有功之臣,以此來犒勞跟著自己的人,也讓其他人有了目標。就好像說跟著我混有肉吃一樣,拉攏一部分人,分封出去的這些人也自然也會打壓曾經敵人,鞏固給了自己利益的皇帝,這樣矛盾還分散了,但是權利也會分散。

秦統(tǒng)一后實行中央集權,這在當時可是改變了沿用了上千年的規(guī)則,勢必的造成很多人的不適應,但是始皇在世沒人敢跳出來罷了,始皇去世,利益重新分配的時候到了,但凡有點野心的人都想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從最開始的扶蘇胡亥爭奪皇位開始,整個的內部就開始亂了,陳勝吳廣這倆炮灰在這之后起義,外部也開始混亂,秦二世根本沒法掌控整個國家,又沒有實力強大擁護者,一堆堆想爭取更多利益的人開始聚集,整個國家動亂,后來聯軍滅秦,就又開始分封。后來的漢朝能持續(xù)那么長時間,一是最大的矛盾和苦果已經被秦朝抗下了,二是劉邦和他的兒孫給力,先是分封功臣,之后扶持宗室對抗,在削藩,手段高明。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